華龍網7月4日18時30分訊(通訊員 楊偉 袁菲)近日,重慶市江津區塘河鎮硐寨村的何文剛正忙著清理豬糞。一抹晚霞飛來,映紅了他燦爛的笑臉。
今年45歲的何文剛是土生土長的硐寨村人,16歲時就外出打工。
“年輕時在外漂泊打拼,年紀越大,對家就越依戀?!?012年,何文剛回到家鄉。
要留在家鄉發展,首先得找到項目。在朋友的建議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何文剛最終確定養豬。豬場的位置,就選在老家旁邊的半山坡上。
萬事開頭難,但只要肯干,肯做事,就一定會有回報。“是政府及時的幫助堅定了我的信心?!焙挝膭傉f。鎮政府了解他的情況以后,根據相關政策,給予他7萬余元的生豬養殖補助。加上早年外出打工掙的10多萬元,何文剛的養豬事業就這樣起步了。
何文剛的創業路可謂一波三折,十分艱辛。一開始,他購入400頭仔豬,當年糧食價格上漲,豬肉價格卻下跌,再加上養殖技術和防疫知識不過關,死了不少仔豬,一下子血本無歸。
何文剛欲哭無淚,但沒有被困難擊倒?!爸匦沦I了仔豬以后,我就自己買養殖書來看,結合農村養豬的土辦法,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養殖技術?!焙挝膭傔€在有空的時候跑到獸醫站去請教,養殖技巧日臻成熟。
“現在我養的豬都上了‘生豬保險’,每頭豬我只需交6元,國家補貼24元,死一頭就可以獲得500元的保險金。而且我給家里的豬買了雙份保險,死一頭可獲賠1000元,所以養豬的風險也大大降低。”現在,何文剛養了100多頭豬,漸漸走上正軌。
一家富不算富?!拔乙宦纷邅恚嗵澚肃徖镟l親的幫助,現在我的養豬場走上正軌,也該是我反哺回報的時候了。”何文剛言辭懇切地說。去年,何文剛的養殖場剛剛開始盈利,他便主動送了36頭仔豬給村里的貧困戶,并且將生豬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賣給鄉親。
接下來,何文剛打算擴大養殖場規模,再養一些土雞、土鴨。同時,充分利用養殖場的生態肥料,種一些果樹和蔬菜,發展循環產業園,帶領更多鄉親共同致富。
上一篇:養豬大鄉捧起“新飯碗”
下一篇:田林縣:生態養殖領路人